(單位公章)
序號 |
抽查事項 |
檢查依據 |
檢查內容 |
檢查方式 |
適用對象 |
比例和頻次 |
1 |
對防雷領域的監管 |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 二、 《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國務院令第570號); 三、《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規定》(中國氣象局令第21號); 四、《防雷減災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令第24號) |
安裝的雷電災害防護裝置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是否無資質或者超越資質許可范圍從事雷電防護裝置設計、施工、檢測;是否在雷電防護裝置設計、施工、檢測中弄虛作假;是否涂改、偽造、倒賣、出租、出借、掛靠資質證書、資格證書或者許可文件;是否向負責監督檢查的機構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其活動情況的真實材料;防雷裝置設計是否未經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審核或者審核未通過擅自施工;防雷裝置是否未經當地氣象主管機構驗收或者未取得驗收文件擅自投入使用;申請單位是否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申請資質認定、設計審核或者竣工驗收;被許可單位是否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資質;被許可單位是否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通過設計審核或者竣工驗收;防雷工程資質單位承接工程后轉包或者違法分包。
|
隨機抽查 |
防雷設計、施工、檢測企事業單位、防雷安全重點單位 |
5% 2次/年 |
2 |
對施放氣球領域的監管 |
一、《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國務院、中央軍委令第371號);二、《施放氣球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令第9號) |
是否未經批準擅升放/施放氣球;是否未按照批準的申請升放/施放氣球;是否未按照規定設置識別標志;是否未及時報告施放動態或者系留氣球意外脫離時未按照規定及時報告;是否在規定的禁止區域內施放氣球;申請單位是否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申請資質認定或者施放活動許可;被許可單位是否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資質;被許可單位是否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施放活動許可;是否涂改、偽造、倒賣、出租、出借《施放氣球資質證》、《施放氣球資格證》或者許可文件;是否向負責監督檢查的機構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其活動情況的真實材料;是否未取得施放氣球資質證從事施放氣球活動;是否違反施放氣球技術規范和標準;施放氣球過程中是否未指定專人值守;是否在安全事故發生后隱瞞不報、謊報、故意遲延不報、故意破壞現場,或者拒絕接受調查以及拒絕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
|
隨機抽查 |
升放無人駕駛自由氣球、系留氣球企事業單位 |
10% 2次/年 |
3 |
對氣象信息服務領域的監管 |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二、《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國務院令第570號);三.《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中國氣象局令第16號)、四、《氣象預報發布與傳播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令第26號);五、《氣象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令第27號) |
是否存在非法發布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是否存在向社會傳播氣象預報不使用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提供的最新氣象預報的;是否存在傳播虛假氣象預報的;是否存在向社會傳播氣象預報不注明發布
單位名稱和發布時間的;是否存在擅自更改氣象預報內容和結論,引起社會不良反應或造成一定影響的;是否存在違反氣象信息服務備案規定的;是否存在使用的氣象資料不是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提供,或者不能證明是其他合法渠道獲得的;是否存在從事氣象信息服務,逾期未向省氣象局備案的或提供虛假備案材料的;是否存在開展氣象探測活動,未向設區的市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備案,或者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匯交所獲得的氣象探測資料的;是否存在擅自在國防及軍事設施、軍事敏感區域、尚未對外開放地區和其他涉及國家安全的區域設立氣象探測站(點);是否存在冒用他人名義開展氣象信息服務的、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是否存在外國組織和個人未經氣象主管機構批準,擅自從事氣象信息服務活動的;是否存在氣象信息服務活動中有危害國家安全和國家秘密行為的。
|
隨機抽查 |
從事氣象信息服務的法人和其他組織 |
10% 2次/年 |
|
|
|
|
|
|
|
|
|
|
|
|
|
|
填表人:羅瑞仁 聯系電話:(0353)2032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