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舍
一枚枚雞蛋從雞籠里緩緩滾下來,落到履帶上,工人將雞蛋撿拾到塑料筐里……11月8日,平定縣華盛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9座雞舍內,標準化雞蛋傳輸線正在不停地運作。“自動化養殖設備讓養雞變得簡單起來,一個人就能管一到兩個雞舍,除了定時開機器飼喂蛋雞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撿拾雞蛋。”養殖場技術負責人李所祥說。
位于平定縣冶西鎮蘇峪村的華盛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場目前存欄蛋雞8.8萬只,日產雞蛋約4000公斤。2013年公司成立以來,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科技創新、持續發展、服務社會”的宗旨,集蛋雞養殖、雞蛋銷售、有機肥生產及農產品開發為一體,運用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的農業科學新技術,致力于現代生態農業的綜合開發。
公司負責人朱麗盛介紹說,公司積極建設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雞舍全部采用飼喂、飲水、清糞全自動化生產線,提升了養殖場生產效率。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公司以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為建設重點,以實施無公害生產、保障消費者安全的生產執行模式,制定了科學有效的生產規程及免疫程序,嚴把原料投入品質量關。
趙變梅是附近的村民,養殖場建成投用后她就擔任防疫技術員。這幾天,她忙著檢查疫苗儲備情況。“再過兩天就要給雞打防疫針了。”趙變梅說,防疫是養殖的關鍵環節。每次打防疫針,都需要忙活好幾天,有時候忙到很晚,趙變梅就在辦公室休息。
病死雞無害化處理是養殖場的必要環節。平定縣華盛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過去使用“填埋井”焚燒掩埋處理基礎上,購置了無害化焚燒處理設備。采用無害化焚燒處理,有效提升了病死雞無害化處理水平,減少了病源傳播,消除了疫情隱患,基本實現病死雞集中處理“無毒、無害、無污染”目標,為綠色無公害生產提供保障。
近年來,公司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了“養雞—雞糞生產有機肥—玉米、谷子、紅薯、蔬菜種植—養雞”閉環綠色發展模式。養殖場糞污處理是循環經濟的重要鏈條之一。公司投資建設的“蛋雞標準化養殖環保治理項目”工程于2014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在環保部門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平定縣華盛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對養殖過程中生產的糞污進行綜合利用,將蛋雞的排泄物引入集糞池,再運送到有機肥生產中心,推進資源的種養循環生產,消除了環境污染。此項目的建成,提高了養殖場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糞污廢棄物利用率。如今,公司有機肥生產中心年可生產有機肥料4000多噸,既幫助農民減少化肥使用,又將糞污廢物變廢為寶,增加土地的糧食產量,實現了良好的生態循環和清潔生產。
平定縣華盛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場優先聘用了10多名蘇峪村及周邊村莊的村民。趙家莊村村民郝素琴負責一個雞舍,每天中午還能回家做飯。“一天的基本工資50元,養的雞越多掙得越多,我一個人看管著7000多只雞。”郝素琴笑著說,守家在地有個活干,既能照顧家里,又能掙到錢。此外,公司還收購附近村民種植的玉米,帶動村民增收。(蘇建平)